5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应邀到南京晓庄学院“晓庄讲堂”开展学术交流,并为晓庄师生作学术报告。校长张志华主持报告会,校党委书记张策华、副校长鲁学军出席报告会,300多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陈义汉院士长期从事心脏内科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鉴定出人类心房颤动的部分遗传学和电生理学机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他带领团队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干预研究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为中国在国际心律失常研究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
陈义汉院士以“医学创新:新征程,新希望”为题作学术报告。他结合医学领域及工作中的案例,特别是心脏病及有关药物的创新研究,从我国医学界面临的瓶颈问题,医学发展战略、发展主题,追求原创和超越等几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发展形势所迫、创新是世界大势所趋,在我们赶上一个好时代的今天,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势而上。他寄语参会师生,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错位发展,方能形成特色;基础研究是永恒的源头活水,需要做踏踏实实的基础研究;长期主义精神是一种专注于长远目标并为之持续努力的态度和理念,是科学研究的创新之母,其关键要素是耐心、毅力、专注和远见。
本场报告会旨在引导广大教师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并把培育科学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投身科研创新,努力成为勇担科技自强自立重任的栋梁之才。
陈义汉院士在晓庄方山校区作学术报告
晓庄师生认真聆听陈义汉院士报告
供稿:党委宣传部、科研处
撰稿:常直杨
编辑:杜霞
审核:庄晓华
终审:李震、朱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