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研讨会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4-03-17浏览次数:6615

3月15日上午,在我校97周年校庆之际,“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我校晓庄校区行知园举行。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教育研究》杂志原总编、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高宝立,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院长侯怀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建华,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苏州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校长王文英,句容市崇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曹慧等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研讨。我校党委书记张策华、校长张志华、党委副书记易永建、副校长赵向军出席研讨会。

会上,张策华、潘东标共同为“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研究基地揭牌。

张策华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莅临晓庄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支持晓庄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和取得的办学业绩。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今年适逢南京晓庄学院建校97周年,学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传承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拓展与形成富有时代意蕴的教师教育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擦亮行知教育品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潘东标在致辞中深情回忆了与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园的渊源。他指出,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躬耕教坛、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向引领。南京始终坚持把发展高质量教育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晓庄学院为南京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师资,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家型教师。他希望,晓庄学院心怀“国之大者”,深耕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家精神等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为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张志华以《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晓庄实践》为题,从晓庄是“什么”、晓庄为“什么”、晓庄有“什么”三个维度作了主题报告。他指出,晓庄是扎根乡村教育百年实践的坚守者、弘扬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排头兵、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立足师范、面向乡村、聚焦基础教育,打造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晓庄办学百年实践的基本定位。要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全方位贯彻到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渗透至人才培养各环节,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集成度的学科成果、高显示度的人才培养成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家精神弘扬好,以实际行动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在主题研讨环节,高宝立教授以《教育史视野下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家精神》为题,从史学维度畅谈了陶行知与晓庄、陶行知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等学界重要研究领域;侯怀银教授以《新时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为题,重点阐释了弘扬教育家精神背景下深入开展陶行知研究的几个关键点;储朝晖研究员以《从陶行知看教育家精神的界定与弘扬》为题,通过描摹和提炼陶行知一生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业绩,归纳了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几项基本条件;王建华教授则由“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教育家精神”话题切入,论证了陶行知等一批先贤所展现的教育家精神与中华文明传承的辩证关系;操太圣教授以《陶行知式教师的成长规律》为题,聚焦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和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进行了系统阐述;晓庄杰出校友代表刘前树、王文英、曹慧等三位校长分别结合自身在晓庄求学期间的难忘经历,畅谈了从事教师职业数十年来在各自学校系统传承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创新举措与成效;我校陶行知研究院院长李晓军以《教育家精神的行知范本》为题,解读了陶行知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过程中所呈现的教育家精神。学者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的研讨,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同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师生代表和校友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张策华致辞

潘东标致辞

张策华和潘东标共同为研究基地揭牌

张志华作主旨报告

专家学者交流研讨

研讨会现场

供稿:科研处

撰稿:蔡华健

编辑:杜霞

审核:朱智武、常直杨

终审:李震、庄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