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夏天的尾巴,伴着秋天的前奏,又到一年开学迎新时。9月1日、2日,我校迎来了3710名2022级新生。他们带着无限憧憬迈进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征程。
化不开的“晓庄情结”
幼儿师范学院南京籍新生姚淑涵的妈妈是晓庄99级中文系毕业生,目前是一所小学语文教师,母女俩相隔23年成为校友。她满怀深情地说:“我们母女同是晓庄的校友,这份缘分奇妙而美好。能成为晓庄学子,我们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光。”两代晓庄人,是一种“晓庄情结”,是一种传承,更是一家人内心深处对晓庄的信任和热爱。
与妈妈成为校友
两代人的晓庄印记
来自南京市高淳高级中学的刘易同学今年被幼师院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她激动地说:“我报考晓庄,是受到我姨妈的影响。她是我高中的英语老师,也是晓庄校友。她经常向我介绍晓庄学院的发展情况,鼓励我报考,现在我终于像她一样成为一名陶子啦。”
来自淮安的王美晶受姐姐王美云影响,选择报考晓庄。姐姐王美云是晓庄2019级的学生,王美晶兴奋地说“我和姐姐是小学校友,现在又能做大学校友,真是太奇妙了。”
来自宿迁的胡正媛和闺蜜相约一起报考晓庄,去年闺蜜如愿考上晓庄学院,而胡正媛高考失利,但她没有气馁,选择复读,今年终于圆梦,两人约定好在大学里共同努力,提升自我,实现未来的教师梦。
放不下的“乡村情愫”
作为我国乡村师范教育发祥地,学校始终放不下这份“乡村情愫”。为迎接一群特殊身份的同学——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到来,学校精心准备,下了不少功夫。
家住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刘楼村的刘瑞,被我校乡村定向师范历史专业录取。本来9月1日是她去南京报到的日子。就在8月31日,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的老师们驱车前往睢宁,专门接包括刘瑞在内的5名定向师范历史专业的同学到南京报到。
慰问乡村定向师范生
“很意外,也很开心。感谢领导、老师对孩子这么关心,孩子在这样的学校求学,我们放心。”刘瑞的母亲连声向学校表示感谢。“老师们都很亲切,和睢宁的同学一路同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大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也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老师。”刘瑞高兴地分享自己的心情。
据悉,我校作为江苏省首批招收定向师范生的高校,自2016年以来,在全省招收录取3245名定向师范生,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贡献了“晓庄力量”。
少不了的“暖心情义”
“我们学院的新生人数是全校第二,有406人。去年我们就发现拿错、弄丢行李的学生不在少数”,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说,“为防止行李丢失,学院特意定制了行李贴,为每一位信工院新生的行李贴上标签,也让他们有一份归属感。”小小细节,情义满满,让刚踏进大学校门的萌新们感到很暖心。
为新生行李贴标签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38个教师节,教师教育学院以“我骄傲,我是师范生”为主题,组织新生向恩师寄出感谢信,汇报自己来到大学的感受,并为老师献上节日祝福。“这是我们入校以来收到的第一项活动通知,非常用心,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选择师范专业的信念。”小学教育定向师范新生李进同学展示她给老师写的信,俊秀的文字流露出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向往、感激和骄傲。
据悉,学校各个学院都在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色,为新生接风,热烈欢迎新陶子来到晓庄大家庭。
统稿:党委宣传部
编审: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