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第六辑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2-08-22浏览次数:6542

小先生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与孩子们共度七彩夏日

为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锻炼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由我校图书馆组织的小先生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与金陵图书馆深入合作,7月4日到8月21举办的金陵图书馆“七彩夏日”少儿暑期夏令营里为孩子们描绘多姿多彩的故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爱国求真理念。

“七彩夏日”少儿暑期夏令营共有96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分别开展了红蜻蜓国学堂、小桔灯故事会、青苹果科学园、蓝精灵手工坊、绿巨人口语秀等各类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报名选择相应的主题活动小老师们则已提早打磨课程,试课多次,备录网课,充分准备每一次的活动,分享自己的专业所学。在以《党组织的坚强堡垒——晓庄师范学校》为主题的原创爱国主义绘本故事宣讲中,小老师们以自绘自制的原创绘本为宣传载体,为小朋友们讲述了1927年的南京郊外晓庄的出生与壮大,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向小读者们讲述着晓庄的红色历史,在他们心中播撒下了红色的种子。

“七彩夏日”主题活动不仅点燃了小朋友们的求知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知识素养、更为师范生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检验能力的大舞台。

教师绘本表演

“晓庄十英烈红色记忆咏流传” 实践团战高温、忙写作

为构建晓庄英烈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7月至8月,在校团委组织领导下,“晓庄十英烈红色记忆咏流传” 实践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书籍撰写活动。与以往暑期社会实践不同,本次实践创新了活动方式,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在去年实地走访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成文,然后再将实践成果汇编成书,付梓出版。

今年7月以来,南京天气持续高温,“晓庄十英烈红色记忆咏流传实践团”成员不惧酷暑,留校集中整理资料和撰写书稿团队基于去年“晓庄十英烈”后人寻访和英烈故里帮扶实践成果,将口述资料与一手史料相结合,挖掘、新增了马名驹烈士肖像、姚爱兰烈士被关押及被捕后的英勇事迹、袁咨桐烈士“怒打石敢当”与“求教道姑”童年趣事等英烈生平事迹。在经过考辨分析、确认资料准确性后,团队又进行了素材完善、文字修订和图片补充等一系列工作,并首次制作了“晓庄十烈士”家谱,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历史空白。

在撰写书籍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以当代大学生的笔触,抒发各自的寻访感想,提炼“晓庄十英烈”精神谱系,并依据《苏幕遮》《定风波》等词谱为每位英烈填词,以诗词为媒介,架起当代青年跨越历史时空的沟通桥梁,跟随“晓庄十烈士”回到那激情澎湃的信仰岁月,接续革命先辈的红色火炬,鼓舞同辈人坚定理想信念,为传承红色文化、赓续革命精神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还将组建“晓庄十英烈”事迹讲解团,以“高扬新时代青年理想风帆,汲取革命信仰力量”为宗旨,采取校内、校外志愿讲解等形式传播具有晓庄校本特色的烈士事迹,并编排以“晓庄十英烈”为主题的思政情景剧,用这一精神传统和红色文化基因涵养大学气质,浸润年轻学子的精神世界,厚培晓庄育人沃土。

 指导老师与实践团队成员合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陶风徐来,润教丰沛”实践团开展系列活动

8月,马克思主义学院“陶风徐来,润教丰沛”社会实践团赴徐州开展以“传承行知精神,助力乡村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调研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的。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进丰县师寨中学、大沙河纪念馆、张后屯红色革命基地、汪屯村农民种植地开展了系列活动。

在师寨中学,实践团针对乡村教育发展情况,访谈了位老师,了解近年来乡村学校的飞速发展与可喜变化,发现学校在大力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实践团在农民种植地开展了劳动实践,向农民们请教玉米、大豆种植技术,下地除草等;以“探寻红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先后走访了大沙河创业纪念馆和张后屯红色教育基地。在大沙河纪念馆大家看到了大沙河的沿革发展、风土人情、精神价值以及几代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对大沙河人的创业史感触很深,对未来有了新的思索与展望。张后屯鳞次栉比绘满了红色文化元素的房屋,生动美观的墙画和雕塑,印刻着深邃的红色记忆,动人的场景再次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与热情,这是在和历史会晤,与英雄对话,是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绽放新时代光芒实践团的“小先生”们结合专业优势,以“走行知路,载教育行,关爱乡村儿童成长”为主题,开展宣讲活动。

经过本次乡村调研,大家看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和乡村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可喜变化,让他们更加丰盈了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坚定了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理想信念。

实践团参加劳动实践

环境科学学院团队指导高中生开展生活化学实验科学探究活动

暑假期间,由环境科学学院化学师范生组成的“生活实验工学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伟大思想,传承“科学下嫁”的悠久历史,指导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部分高二学生开展生活化学实验科学探究活动。

为响应南京疫情防控要求,实践团与中学反复沟通,暂停线下实践活动,以线上形式开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选择了8个生活化学实验进行线上教学,运用课堂知识,制作实验教学PPT,将实验视频和照片插入PPT进行试讲,对实验教学的细节反复打磨,并精心制作由现象展示、实验揭秘、实验方案、实验收获、实验安全五个环节构成的生活化学实验的微课教学视频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实验工学团成员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高中生的科学兴趣发展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施、微课视频制作、线上学习指导等多方面的能力。

团队成员精心准备实验器材

 

供稿:书馆、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科学学院

编审:邓琦、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