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属于心理健康研究院与学生工作处共同管理。中心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形成目前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心理防疫“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框架。
作为示范中心,心理专业服务辐射江宁大学城乃至全省高校,影响广泛并获得多项荣誉。曾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中心教师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终身成就奖”“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南京市师德标兵”“江宁基地优秀工作者”“江宁基地优秀青年工作者”“江宁基地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一、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教学兢兢业业,与时俱进“促改革”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2012年开始开设,通过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心理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教学,课程从1学分、16学时增加到2学分、32学时,对所有本科新生和转本学生全覆盖。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研讨、体验活动等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在普及课程的同时,心理中心每年还会举办20余场心理健康讲座。内容涉及新生入学教育、生命教育、考研心理辅导、女生情感教育、心理委员的职责、疫情下的心理保健等各方面,给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心理帮扶和指导。
作为课程团队负责人,任其平教授曾多次跟学校沟通,建议开设公共必修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校的培养方案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近年来团队经常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组织老师们参加全国的课程研讨会,帮助大家提升教学水平。为了课程更贴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研室正在编写校本教材,探索并建构生态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所以,这是一支注重改革创新的教育教学团队。
二、心理咨询辅导规范专业,注重学院医院联动“讲实效”
中心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目前有专职心理老师7名,其中注册心理师4名,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5名。平时白天晚上和周末轮流值班,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平均每年咨询800多人次。
近年来,抑郁类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此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基本都向咨询师报告过其心理问题是长期的,其中有大部分过去及目前正在进行药物治疗,部分同学经常处于危机状态,这一类学生的咨询通常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对咨询师专业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挑战,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自杀风险,咨询师需要及时评估,跟踪反馈,必要时建议就医,有自杀风险的要适当解密,跟学院、家长及时沟通,共同商量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所以,这是一支专业可靠的心理咨询团队。
三、心理危机干预不分昼夜现场事后,彰显心理人“勇担当”
学校开通了24小时危机干预电话,由专门的危机干预员值班。近年来心理危机干预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年平均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20多起。
为了更好地服务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危机干预体系和“常规工作分工联系,危机工作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学校层面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二级学院安排至少1名专职辅导员负责本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级设有心理委员;宿舍设有心理信息员。大学生心理中心的专业老师分别联系不同的学院,对各学院的常规心理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并给出专业建议。但在出现大学生心理危机时,还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进行整体干预,而不是个别老师单独处理。
由于是24小时值班,老师们随时可能接到危机电话,有时在上课,有时在做咨询,有时在休息,半夜接到电话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在危机面前,其他事情只能先放在一边,因为挽救生命是最紧急、最重要的。王艳慧老师曾经在晚上10点接到学院打来的危机电话,为了保证电话那头孩子的安全,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自己家的孩子没法照顾,孩子小,哭着闹着要妈妈陪,最后只能自己哭着睡着。还有一些危机需要现场处理,老师们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立刻赶往学校,李晓军院长、赵兆老师家住在学校附近,有两次危机都是他在危机干预员到达之前先到现场处理。许红敏院长作为危机总值班领导,周末发生紧急危机,许院长第一时间和危机干预员陈涛、赵燕老师赶到现场指导处理,配合学院工作,稳定师生情绪。
危机预防工作也很重要,学校每年会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通过数据分析,筛查出重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回访,每年回访人数300多人,回访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考虑到学生的空余时间有限,心理回访工作都安排在周末和晚上进行,老师们也是克服各种困难,放弃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积极主动加班,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重点学生主动干预,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
所以,这是一支珍爱生命的危机干预团队。
四、特殊时期特殊使命,疫情心理保护分类进行“求稳定”
近两年疫情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师生心理疏导。面向学生宣传本校24小时心理求助热线和全省大学生心理热线、苏心APP,确保师生心理诉求得到及时回应;推送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制定《南京晓庄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与干预制度》;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科普文章;录制和推送心理短视频;召开新冠疫情期间辅导员联席会;做好重点学生心理摸排;大学生心理咨询在符合学校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下,正常开展线下一对一咨询,对部分无法面询的学生开展线上咨询服务。
今年3月底至4月初,心理健康研究院专业人员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了疫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赵兆老师面对全校学生开展挫折应对专题讲座,主题为“人生故事与挫折应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和压力,缓解疫情带来的困扰;陈涛老师举办班主任沟通技能专题培训,为疫情期间班主任及时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和疏导工作提供了帮助和指导,有效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实效;赵燕老师举办“疫情背景下学生常见困扰与应对”辅导员专题培训,帮助辅导员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局面和积极应对疫情引起的突发状况,提升辅导员队伍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工作和危机预防工作中的胜任力。
所以,这是一支维护稳定的校园抗疫团队。
在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心理育人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全覆盖拉网式工作队伍,做好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引导与帮扶。正是这支兢兢业业、专业可靠、珍爱生命的教师团队用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精神守护着学生的生命安全,用心守护学生的心灵,用爱点亮希望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