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院学工办共有4名专职辅导员,其中副教授1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2人。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闻传播学院学工办紧紧围绕学校、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不断增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秉承陶行知先生“本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坚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强化改革,提升管理育人的效度
做好高校的育人工作,管理学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新闻传播学院学工办的辅导员们想法设法在管理学生上下功夫,不断革新管理理念,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潜移默化的日常管理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在管理育人工作中,学工办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学生评优、入党、就业等重要环节,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坚持标准化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比如在学生学业预警的问题上,辅导员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花时间花精力以多种形式进行个别约谈或集体谈话,确保学生在思想上有新认识、行动上有新变化。正是学工办老师在学院学业预警工作上的扎实推进,受到教务部门的肯定。另外,在学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上,学院学工办老师们为每一位学生建档立案,做到“一生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利用学院“解忧坊”场地,帮助学生甩掉思想“包袱”,轻装前行。特别是跟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学工办坚持做到全院发布通知、全院学生充分讨论、全院详细调研、全院公示等环节,不让任何一个学生的正当利益受损。其次,在管理育人方面,学院学工办不断完善修改、新制订制度近30项,囊括评奖评优、推优入党、选人用人等各个方面。在学生入党流程上,学工办首次尝试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创新形式察看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表现和觉悟,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更具直观性,更加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在学生评奖方面,学工办首次提出以综合素质发展来评价学生的在校情况,并根据这一观点制定了《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历经两次线下集中讨论、四次线上集中讨论,最终予以定稿实施,并逐步上线学院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这一改革措施在学生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和讨论,特别是综测系统的投入使用,成为了学工办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有力工具。
二、搭建平台,拓宽实践育人的广度
学工办四位辅导员中,1位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2位担任学生党支部支委,1位担任院团委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学工办辅导员常利用已有或新搭建平台,全方位、多途径构建内容丰富、点面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进一步拓宽实践育人的广度。
以学生党支部为平台,着力提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学工办主任周琰老师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始终心怀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她的主动作为下,学生党支部组织举办了18期红色电影分享活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学院办学特色、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参与的学生通过观影和现场收听专业老师点评,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专业素养。随着红色观影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逐步成为学院的又一品牌活动,进一步彰显学院人才培养影响力。学工办辅导员王楠楠老师担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经他牵头在莫愁公寓成立“党员志愿服务站”,安排专门人员在学业帮扶、志愿服务、宿舍管理、心理纾解等方面为校区师生提供帮助。
以寒暑假社会实践为平台,紧紧依托专业特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学院团委重视寒暑假社会实践工作,专门联系指导老师,为每一个申报队伍提供具体指导意见,其中辅导员张诗莹老师所带领的社会实践队伍还评为校级优秀社会实践队。以团委、学生会组织为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担当作为、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全力提高学生的管理、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学院团委先后在学生干部竞选、推荐、聘用考核进行改革,定期举办全院范围的学生干部培训班,开展管理工作经验交流学习活动,学生干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责任感得到了加强,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每年吸收的学生党员中,学生干部占到了60%以上。以就创业基地为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着力推动学院双创工作稳步发展。在学工办主任周琰老师的大力推动下,学院行知众创空间落成,一大批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同学入驻空间座位,展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朝气。
三、关注成长,保持服务育人的温度
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学校唯一不在主校区的学院,很多工作开展起来都要亲力亲为,自己想法设法。虽人数不超千人,但事情却一个不少,从维修校园卡、校园网到报销医药费、补办学生证、联系校车等,事无巨细。辅导员们深知做好学生工作,就要从件件小事做起,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让学生们感受到辅导员们队伍的存在以及他们发出的热量和温度。
疫情期间,学工办辅导员们冲在抗疫的第一线,组织了22轮全院核酸检测和不计其数的核酸抽检,深夜还在整理第二天的核酸名单,核对各项疫情数据,更有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赶赴医院发热门诊将校外黄码学生接送到隔离宾馆。在辅导员们的工作中,加班是常态、陪学生就医是常事、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更是常规。2018级某位同学因情感问题动了轻生的念头,心理辅导员唐秀美老师连夜赶到校园,稳住学生的情绪,尽自己所能做好安抚工作,并及时汇报领导和通知家长,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在学院就业工作上,就业辅导员王楠楠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常推送各类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推荐各种工作机会,与毕业班班主任一起为学院就业工作的推进做出努力。特别是在2021的就业工作中,就业辅导员牺牲周末和暑假时间,一心扑在学院就业工作上,与毕业生保持沟通,详细询问就业去向,宣传就业政策,为毕业生推荐岗位等,经过不懈的努力,学院就业情况整体向好,就业各项指标均超过学校和省平均水平。
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奔腾。新闻传播学院学工办的老师们始终与学院相向、与学生同行,与日月星辉一起,见证和记录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点点滴滴。这支队伍,没有属于他们的三尺讲台,也没有傲人的科研成绩,他们每天所面对的是忙碌的、机械的、琐碎的日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他们记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记得自己的信仰和誓言,拼尽全力也要在平凡的路上熠熠生光,照耀学生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