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悟:“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作为教育管理人员,谨记以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师生为已任,以守正创新为路径,在“追求无限完美”的路上努力前行。
刘哈兰,女,中共党员,自2006年入职以来,刘哈兰已经在学校一线管理岗位上度过了17个春秋。无论是在教师教育学院从事基层教学管理,或是在发展规划处从事高校教师发展、发展规划和教学审核评估等工作,还是在教师发展学院从事南京城市基层治理学院培训管理和基层党建等工作,她始终坚持以“大爱、奉献、担当”的行知精神为指引,秉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格言,恪守师德,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一、初心如磐,恪守师德,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
刚入晓庄,她是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学秘书,时值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时期,她经常加班加点,用最快的时间熟悉并胜任工作。婚假没有休息一天,怀孕前一直坚持工作,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冲锋在前,承担了很多本职工作以外的重要任务。教师教育学院工作期间,多次参与组织“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承办全国小教年会等重要会议,撰写品牌专业等申报材料。发展规划处工作期间,兼任办公室主任,参与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产教融合项目申报、高校机构设置调研等工作。教师发展学院工作期间,参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教师资格面试、师德基地课程开发等工作。这些非本职工作,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完成。
教学审核评估期间,她承担评估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保障等重要职能,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因工作到凌晨无法回家。从事培训工作期间,因多数培训安排在寒暑假或周末,加班已成为生活常态。
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公益志愿活动。主动报名晓庄“抗疫先锋”志愿者,积极参与“为师生办实事”、“晓”家学堂公益项目等活动。
二、使命在肩,担当作为,在平凡岗位上砥砺前行
她在教学秘书岗位上深耕9年,以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作风,受到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此外,还主动承担课程教学、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及论文答辩等相关工作。
2015至2020年,她担任高校教师培训科副科长。面对零起点的现状,勇挑重担,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经过5年的努力,建成一支专家团队,研发30余个研修方案,开设70余个培训班,服务校内教师5000余人次。引进MSF和ISW等国际高端培训项目,建立线上培训平台,组织百余项教师发展课题,汇编教师研修成果。同时,承办1200余人线上线下同步的全国高端项目,完成多个校外委托项目。
2021年,她调任南京城市基层治理学院教务科科长,以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先后带班14个,培训学员1300余人次,起草规章制度6个,建立课程与师资库,建设在线精品课程5门,组织年度评优及材料汇编5本等,对于学院打造南京市域社会治理“人才高地”做出了贡献。
三、守正创新,知行合一,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
她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模式与新方法,基于工作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发表7篇论文,其中Ⅱ类中文重要期刊2篇,北大核心期刊2篇,主持或参与省厅、校级课题8项,其中,主持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省级项目第一参与人2项,均已结题。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工作创新与实践,有效提升了工作成效,或者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从事教学秘书工作时,完成校级教改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见实习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果运用于应用心理学教育见实习,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从事教师发展工作时,完成校级教改项目《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成果运用于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此外,还完成教师教学发展项目《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新入职教师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成果运用于我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受到新教师的一致好评。
对晓庄学院而言,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国多数高校也都在实践中摸索不久,可借鉴经验不多。她积极开拓进取,在江苏省率先引进国际高端项目,成功举办1200余人的全国高端培训,五年时间实现校内培训人数从0到5000余人的飞跃,并且积极辐射区域高校,在工作人员最少的情况下,培训项目及人数在全省高校均名列前茅,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在平凡岗位上笃定前行
她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负责的实践教学每年都获得“优秀实践教学单位”,高校教师发展培训项目及人数在全省高校均名列前茅,成功申报“江苏省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个人曾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三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秘书”,年度考核三次“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获得校第九届“青蓝杯”青年教职工专业论文大赛三等奖。
十七年如一日,她不忘初心,坚守岗位,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用对岗位的热爱和忠诚,对工作的专业和专心、对事业的热情和激情诠释一名党员的忠诚、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她依然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笃定前行,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为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