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让蜻蜓飞去吧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1-10-16浏览次数:1041

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小路上奔跑,追逐一只蜻蜓。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又吵又笑,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子里面走出来,他饶有兴趣地看着。孩子们看见了他,齐声欢叫:“陶先生,陶先生!”陶先生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喝露水。”另一个女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翠贞信服地点点头。陶行知从她的手里取来蜻蜓,高高地举起,问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在它饿极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将蜻蜓举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蜻蜓吃的都是害虫,它是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消灭蚊蝇,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翠贞张开小手掌将蜻蜓放飞了。陶行知由此想到许多学校的生物课,都是将活物弄死,做成标本。他积极倡导:“生物课不要变成死物课,不要变成‘僵尸陈列所’,更不要在无意中培养孩子们残忍的天性。”他主张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要认识青蛙,可以到河边去观察;要认识小鸟,可以到树林里去。这样,才能观察到真正的生物,孩子们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