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院电子信息教研室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管理始终
教研室全体教师怀着“四心”,即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做到“三爱”,即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并在工作中强化为人师表意识,形成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良好氛围。
在“精彩一课”示范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全程录课,课后观看录像,查找优缺点。同时做到每课一评,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应用、教学效果等,点评到位,形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良好教学氛围。
新冠疫情暴发后,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授课培训,如雨课堂、课程中心、学习通等,提高专业技能,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特殊时期的教学工作。此外,在疫情防扩散、防外溢的紧要关头,老师积极响应号召,报名驰援江宁抗疫一线。
在电信专业迎评估的大背景下,全体教师群策群力,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理念,争先为评估做贡献。
此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状态和家庭情况等。至今仍有不少毕业生与老师保持联系,经常就工作中涉及的专业知识、问题和烦恼,甚至人生、情感等话题进行交流。
二、科研促教、科研促学、教学相长
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并不相悖,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还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所以,教研室提倡教师大力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利教学相长。
科研促教。近年来,教研室教师在教学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果: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获批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校级微课比赛获奖2项,校级课堂教学优秀奖2项;围绕“硕士点申报”,获得校级各类培育项目4项,院级各类培育项目6项。
科研促学。电信教研室教师在开展各类课题项目时,都会让对该课题感兴趣的2-4名学生参与其中。经调研发现,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不仅自身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技能提高很快,而且在课堂学习中热情高涨,课堂认真听讲,课后经常找老师讨论问题,学生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篇,指导学生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
教学相长。从2016年至今,电信教师在科研、各类竞赛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地级市项目1项,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SCI论文15篇、EI 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批8项实用新型专利;指导省部级大创项目4项、校级大创5项,获得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科生创意组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获奖至少17项。
三、获得的荣誉称号
教研室获得2020-2021年度“优秀教研室”荣誉称号;校级微课比赛获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课堂教学优秀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南京晓庄学院优秀教师3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2人、优秀班主任1人;获科技副总荣誉称号4人,获第七届淮海科学技术奖1人,获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