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人民教育家、我校老校长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优秀的教师队伍除了不断提升专业文化知识水平外,更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新闻传播学院网络新媒体教研室教师们坚持在学识、品德两个方面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一、把学生当做孩子,营造家庭氛围
网络新媒体教研室共有13位教师,教研室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老师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信念,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每一位老师都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情感。
瞿文燕老师坚持长期给学生介绍实习机会,为其职业未来设计规划。罗艺老师常常组织专题班会,一一倾听学生们的困惑,为学生们答疑解惑。马彧老师作为专业负责人,深受学生喜欢,订单式思索和规划每个学生的专业发展。皇甫铮老师就像姐姐,学生会敞开心扉向她倾诉青春期的小秘密。舒存叶老师的统计课让学生痴迷,她也会在期末带着亲手烤制的小点心作为优秀作业的奖励。周雅老师指导学生在疫情期间创作非虚构写作作品,将自己与家乡的关系转化为创作,并在学院公众号进行推送。钟建平老师是学生们最信任的教学督导,为学生们仗义执言,永远为学生的利益奔走。刘清明老师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邀学生在办公室谈心,为每一个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规划提供建议。唐乐水老师会在周末组织学生踏青野餐,在课外带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马缘园老师为了批改学生实践作业常常工作到深夜,对学生既严格要求,也不吝赞美,介绍大量学生在业界找到了实习和工作机会。宋广勇老师和路研老师为了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作品,可以24小时驻守实验室。
二、关注女性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价值观
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特质和学科属性造成了网络新媒体教研室老师中女老师的占比较多,学生以女性为主体。女性的心理比较细腻,特别是青春期阶段的大学女生,特别需要呵护,以及进行价值观上的正向引导。这也为网络新媒体教研室特别关护本专业女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契机。女老师们坚持参与到学院女子学堂的各项活动之中。在女子读书会的时候,老师们给学生们分享关注女性成长的有益书籍,讨论女性如何面对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困扰。读书之余,老师们也和学生一起准备丰富的节庆食物,学习中国传统佳节的节庆知识,其乐融融。专业负责人马彧老师在课外邀请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教师与女学生分享关注女性话题的看法,制作成播客节目,就社会新闻中的女性议题展开开放式的观点讨论,让学生融汇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社会性别产生具有一定深度的再思考,避免陷入不良网络信息的茧房之中。
三、以人才培养为本,强化专业认同感
教研室的教师们团结合作,在党建工作、教学技能培育、教学实践成果、学生专业比赛获奖、自我能力提升等方向取得较多成果。由教研室党员教师作为主体的新传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积极组织推动思政教育进课堂活动,鼓励老师申请思政教改项目。网络新媒体教研室教师评教在全院名列前茅,科研数量和质量卓越,教师归属感强。
网络新媒体教研室在日常教学工作秉承OBE 理念,强调网新专业的应用性,要求网新核心课的授课老师以“项目制”为驱动,强调学生课业中高质量实践成果输出。以学生实践成果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由教研室专任老师授课的《融合新闻理论与实践》《新媒体实务》《新媒体产品创意与设计》《数据新闻工作坊》《H5交互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均有高质量实践成果输出,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大量优秀实践成果。
网络新媒体教研室强调在各类大赛中锤炼专业本领,学生获奖众多。近一年共计获得个人奖项113项、集体奖项2项。唐乐水老师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大赛”“央广公益广告大赛”“百校万人快手体验周赛事”和“上海电视节视频广告大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共计60余项,宋广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江苏省三等奖,瞿文燕老师指导网新学生参加“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和“2020 江苏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微电影大赛”斩获各类省级奖项,马彧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南京市第一届网络阅评大赛”获奖,马缘园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获得一等奖。本专业学生们在“南京市第一届网络阅评大赛”和“全国排版大赛”等比赛中的表现硕果累累。
作为一个集体,网络新媒体教研室老师全员参与优秀学科团队培育点《政务传播研究》三年培育项目一项。网新教研室多位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紧跟业界前沿、与时俱进,保持对学界、业界前沿的高度关注。教研室的老师们坚持对学校忠诚,对教育忠诚,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力求守护教育的初衷,努力为社会培育合格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