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事业新格局 融入发展大潮流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1-09-01浏览次数:629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现有教授2人、讲师3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党员3人。自20209月人员配置整齐以来,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积极作为努力进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将党建活动融入事业发展,用先进的思想指导实际的工作,主动参加抗击疫情志愿者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

一、积极抗击疫情,服务社区群众

在南京疫情最吃紧的阶段,郎文行老师得知与江宁区禄口街道仅一河之隔的陶吴社区防疫力量薄弱之后,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参加志愿服务。89日,郎老师克服了孩子年龄尚幼、家庭路程远等困难,清晨六点多便自六合出发,长途奔袭近百公里赶到下沉的江宁区陶吴社区。郎老师所负责的云台街路口防疫卡点是社区里交通干道入口。在烈日酷暑下,面对如织的车辆及不停的人流,他一遍遍地提醒通行人员出示健康码并为他们测量体温,没有片刻的休息与丝毫的懈怠。其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陶吴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聚焦学生培养,服务学生成长

教研室引进“中学西渐”跨境汉语线上教学平台,解决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平台短缺的问题。专业负责人罗荣华教授举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职业前景与生涯规划”主题讲座,解决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信心不足与职业规划欠缺的问题。教研室举办专业师生座谈会,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诉求,纠正学生学习误区,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规划,解决了既有培养方案部分不足的问题。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课前晨读活动,磨炼学生学习意志,加强学生阅读积累,提高学生培养水平。教研室在校内组织选拔比赛,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参加第二届全国“汉语+”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获三等奖,罗荣华、王萍、牛玉峰、郎文行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实现了以赛促学、以学促教,与国内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加强了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研室先后三次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长学姐学习经验、从业经验交流分享会,为学生学习分享经验提供建议。教研室推行学院考研指导教师制度,加强学生考研指导,努力提高学生考研录取比例。教研室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

三、聚力硕点培育,加强申硕建设

教研室在学院统筹安排下,逐项覆核“申请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各项内容,对标找差,开列申报硕士点不足清单,针对差距安排教研室工作开展次序。教研室邀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相关专家,召开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专家指导会,充分吸取专家意见,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硕士点申报质量。教研室先后赴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考察交流,学习兄弟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以及硕士点申报的经验,推进申硕工作的有序开展。教研室分别从科研成果培育、教学成果培育的角度,申报“学校硕士学位培育点研究项目”4项,预期产出学术论文、教学成果奖等研究成果。教研室参加学校硕士学位点学术沙龙1次,郭骏教授、罗荣华教授等,宣读学术论文,交流学术研究。

四、深化科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

教研室成员荣获南京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会议期刊论文收录4篇,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教研室先后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申报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教研室成员先后获批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子课题1项(国家级)、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若干项。教研室先后获批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如考试改革、课程思政、教材建设若干项。教研室成员参加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1。教研室邀请邢文、王春辉、刘志刚、乔全生等海内外著名学者来校或线上讲座6次。

开拓事业新格局,融入发展大潮流,是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一贯的工作理念,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李瑞清曾说“视教育若性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老校长陶行知先生亦谓“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我们将踵武先贤,日新其德,自强不息,及时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