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学生明灯 创新教学实践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1-08-31浏览次数:929

回首来时路,从教十五载。王万尧老师一直践行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育人精神,创新教学实践,以生为本,用师德师风引领教学实践。

一、人生为一大事来

王万尧教授认为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学院任教是非常幸运的,陶先生的教育箴言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时时能够亲炙其中,赋予自己教育之路上的引导和启发。

新闻传播学院地处莫愁校区,进校门的道路右侧灯箱上,就有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每次上课走进校园,两句话都最先映入眼帘,时时警醒不忘身份和使命。

在十五年的教书之程中,偶有疲惫,偶有沮丧,每逢如此的时候,陶先生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就如明灯一样,驱散心灵雾霾,鞭策王万尧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也自有一番丈夫可志探索的新天地。在他十多年教师生涯里,如果能够有一点点成绩的话,陶先生的此言此语,居功至伟。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都是谦卑有礼,将学生当作朋友。作为专业负责人,在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认真准备,吃透文件,精心组织老师仔细研讨和调研,牺牲个人利益,处处从培养更优质的新闻人才角度出发,以生为本。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人追求真理,不仅是“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一场“传道”的旅程。在王万尧所授的课程内容中,穿插人生的道理,展开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践行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以他教授的《经典文学作品选读》为例,这是一门给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针对新生刚从家乡来到南京,从高中进入大学,脱离了繁重的学业压力,却一下子似乎失去了人生目标,人生正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需要教师积极和及时的引导。在第一课选择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为学生指引方向,纾解困惑。这篇小说是史铁生在身体瘫痪之后所虚构的一篇小说,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其中的情感是真挚的,对生命的发问也是出自自身的,他借此小说得出人生是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这篇小说与中学所学的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相互辉映,探讨的主题相近。王万尧借此与学生讨论人生需不需要目的,设立人生目的有何作用等问题,借此帮助学生建立内在驱动,着眼更长远的人生规划,不荒废宝贵的青春。

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局限在狭窄的教室之内,在生活中,他尝试多关注学生,尤其是大一阶段和临近毕业时期,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大一的时候,会在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在每个学生的生日,送一本有益的书,写几句鼓励的话。临近毕业的时候,会请所带班级看一场电影,作为临别的纪念。经过这样的互动实践,王万尧都能与学生建立较为融洽的关系。

三、创新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教学,王万尧积极地探索教学方法,尝试在教学中实践三个原则:有内容、有趣味、有爱心。有内容是指教学一定要有切实的内容输出,这是教学的根基。有趣味是指教学的方法要能寓教于乐和深入浅出,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是有内容教学的保障。有爱心就是能够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用爱心与之交流交往。作为教学探索的成果,王万尧主持了校级教改课题,发表了教改论文,获得了教学竞赛奖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走在校园里,陶行知先生的箴言如影随形,这些都是王万尧与学生一同成长的活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