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南京4月22日电(记者沈汝发)创作话剧弘扬陶行知精神、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南京晓庄学院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培育一大批厚植家国情怀、勇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行知精神赓续传承
为传承陶行知教育理想与红色基因,晓庄学院的年轻师生成立“陶行知红色文化调研实践团”,构建了“学、讲、研、演”四位一体的陶行知红色文化创新路径:学行知——研究文献、走访陶馆、访谈专家;讲行知——服务场馆、多方宣讲、创设专栏;研行知——发表论文、编辑《陶行知故事集》;演行知——创作排演话剧、情景剧,用舞台艺术浸润心灵。这一项目近期获评江苏省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赛特等奖。
同时,晓庄学院组建“行知话剧团”,用沉浸式艺术形式给予熏陶培育。原创话剧《爱满天下》集中展现了陶行知在晓庄时期致力于办学兴学、生活教育、乡村教育,百折不挠、爱满天下的精神内核,以润物无声的舞台艺术呈现出来。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队成员自发编创排演了思政情景剧《晓庄十英烈》,再现当年来到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师从陶行知的十位进步青年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到晓庄流淌着的红色血脉。
一幕幕精彩演出,代代传承,在校内外广受好评。
红色资源浸润人心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这些红色文化场馆都留下了晓庄学院青年学生的身影。他们开展红色讲解、史料整理、寻访实录等活动,将白色恐怖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记忆串联,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寻访60余处南京大屠杀遗迹制作而成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遗迹电子地图”,作为典型应用被“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收录;通过寻访45处南京市抗日烈士纪念地,与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合作开发的标准化南京市抗日烈士纪念地电子地图,实现了与国家、省、市县级“天地图”平台的功能互通……
晓庄学院青年学生还演绎可雨花英烈赵良璋创作的歌曲《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唱响革命年代的中国好声音;邀请烈士家属与党史专家开讲“信仰公开课”,让信仰的力量持续深入、绵延传扬。
奉献爱心诠释担当
陶行知曾说过“晓庄是从爱里诞生的”,晓庄学院青年身上流淌着大爱、奉献的血脉基因。
全国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胡小伍积极响应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号召,在云南耿马县中心小学工作后便许下在这所学校当一辈子老师的承诺;
大学期间同时做三份兼职、资助8名宁夏失学儿童的贫困生王景光,如愿成为一名心中有人民的大学生村官,驻守在苏北从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青年道德先锋”“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等;
2020年,就读大三的贫困生钟斌,三年来累计献血1600毫升,初次听说就果断加入“中华骨髓库”,并成为南京市第79位、江宁区第8位也是该区首位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赠者。
“晓庄青年多年来坚持讲好红色故事,投身艰苦地区建功立业,是一群有理想、有情怀、有爱心、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南京晓庄学院院长张策华说,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广大学生中厚植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彰显时代精神与主流文化,助力个性发展与社会进步。(完)
媒体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04/22/c_1127362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