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接谈心电话8014个,“陶老师”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1-03-25浏览次数:1413

厌学、网络成瘾、进食障碍、抑郁焦虑……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青少年及其家长。3月1日,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青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需要重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2020年,我们共接听热线电话8014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1%。仅5月单月接听来电量是平时的3倍多,为满足更多家长需求,工作站从原来的每天两条线,增加至每天四条线同时接听热线。”南京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南京晓庄学院陶老师工作站服务部主任杨璐介绍。

在8014例电话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亲子冲突、厌学、考试焦虑和网络成瘾等。“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咨询网络成瘾问题的家长和学生格外多,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时间增多,也增加了此类问题发生的频次。”

陶老师工作站栖霞分站主任戴志梅介绍,在接到此类谈心电话时,她会共情家长、陪伴家长,并指导家长。“在聆听家长的倾诉后,我会引导家长思考和觉察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和其一起探讨,孩子网络成瘾有可能是逃避与期待的外化行为,在现实中他们也许很少被理解,缺少掌控感,没被尊重等,于是在虚拟的网络里寻求满足感。最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从多角度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有艺术地进行亲子沟通。”

而针对青少年出现极端情绪的问题,陶老师工作站有着十年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杨佳佳有着自己的方法。“青少年出现极端情绪时,家长、朋友,身边的人能做的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和陪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杨佳佳分享,一天,凌晨三点,她接到了一位高三复读学生的咨询电话,由于成绩不理想,这名学生产生了轻生念头。

 “我当时和他聊了将近2个小时,等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了,再去讲道理,她就能接受了。她已经十几岁了,其实很多道理都懂,只是需要时间。”杨佳佳认为作为心理辅导“欲速则不达”,需要理解和陪伴,与对方共情,理解高考失利给他带来的挫败感,并充当好聆听者的角色,让对方敞开心扉。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2020年七成以上中小学校要建心理辅导室。如何将校园和校外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陶老师工作站的老师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承担的功能其实是不同的。”杨佳佳认为,校园心理辅导更多是在“预防”阶段,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起到科普作用。

而校外心理辅导则可以借助“匿名性”取得对方的信任感,让其放下心理防备,辅导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除心理辅导机构外,我们也希望社会和家庭能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孩子们在阳光下成长!”戴志梅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编辑: 周永金

媒体链接:https://m.jschina.com.cn/v3/waparticles/01166a4745744b46bdaf900b32795c42/Cs4JeZdMI62XtcP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