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学工办:为舟舸,乘风破浪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19-10-12浏览次数:553

有这样一个年轻的群体,以“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职业追求,以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为职业守则,坚持潜心问道、勤学引路,与学生共勉共进;言传身教,修身于德,与学生相知相伴;知行合一,笃行树人,与学生携手协力,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爱党爱国情怀、有自立自强品格、有多才多艺追求、有成长成才理想的时代新人。他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怀揣着对莘莘学子的无限热爱,踏上这条充满希望但又坎坷的育人之路,他们就是——电子工程学院学工办。

贴近生活 心理育人

电子工程学院学工办一直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举办心理委员的培训。为每年新生心理普查结果不太好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确定具体帮扶对象,对他们及时联系关注,特别是对检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工办会多次安排老师与其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跟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在此过程中,老师们也会积极联系学校心理健康研究院的专业老师,请他们提出指导意见,让自己能够更加专业地帮助学生。

学工办的每位老师对于学生都倾注了许多心血,关心关爱着每一个在成长道路上遇阻的孩子。电子工程学院18级有个叫小李的学生,南京人,因高考失利,上了二本。进校后小李一直很悲观,只要碰到一点点困难就立即回家,而且不跟老师请假,也不跟同学打招呼,几天都不上课。针对这种情况,18级辅导员专门安排了同班的学生对小李多加关注,只要他们发现小李的异常情况,就立即联系小李或者小李父母,哪怕是半夜三更也不例外。这种做法主要是确保安全第一,不让他做傻事。学工办老师们研究决定,学习上联合任课老师,对小李单独开小灶,主动给予关心,生活上由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密切关注,及时帮助。渐渐地,小李的心房被如春风般的关怀打开了,融入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爱岗敬业 服务育人

作为学工办的老师,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与学生服务密切相关。在服务育人方面,刘老师觉得她和她的团队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服务学生。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中预警人员较多,不毕业的学生也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学工办与教务办共同制定了学业预警学生帮扶方案,对症下药,采取高年级帮扶低年级、成绩高的帮扶成绩低的等一对一帮扶方案。此外,还发挥班干作用,让班干结对帮扶班级内预警人员;建立党支部帮扶班级制度,发挥党员作用。

在这样层层帮扶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业预警率从33.3%降到了22%,虽然比例还比较高,但是相信在这样的帮扶制度下,经过师生不懈的努力,学业预警率肯定能够降得更低。

奉献自己 资助育人

较之其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西部学生要多一些,而在这其中,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又占了大多数。这些学生大多家境特别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学工办老师积极为他们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并且联合其他办公室、实验室等,尽量给贫困学生提供机会解决生活费问题。 在评选助学金等方面,只要是条件符合的学生,都会对其开绿灯,竭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引导他们融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 

在一个团队中工作,离不开成员间的互相合作。电工院学工办就是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学工办的五位老师都是女老师,她们平时会戏称自己是五朵金花。因为电子工程学院男学生较多,所以就会有一些工作不方便女教师来做,但是学工办的五位女教师在工作面前从来没认为性别是个障碍,该工作的时候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虽然学工办的每个人认为自己没有特别优秀的地方,但每个人都会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难题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克服,谁工作上有难度其他人都会帮着一起干,团队工作氛围很轻松,关系很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也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刘双香老师作为学工办领头羊,轮岗到新岗位以来,主动参加辅导员岗位培训,努力适应工作岗位的转换,经常撰写各类总结、申报材料,积极组织党员学生开展各种思想政治学习和交流活动,经常与重点关注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为西部偏远地区的学子送温暖,对身体残疾、心理障碍学生进行定期的关心慰问,想方设法让学生有成就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爱党爱国、自立自强、成长成才。刘老师回忆起自己刚到电工院的时候,95号老生报道,96号下午就接到一位班主任电话,说有位学生在医院需要急诊手术,让老师赶快过去,刘老师听到后,立即开车到逸夫医院去看这位同学。原来是因为他夜晚骑车不慎摔倒,造成肠穿孔,需要立即手术。但这位同学家在四川,父母一时赶不过来,刘老师与辅导员沟通后,立即决定手术签字,同时通知他父母尽快过来,学生的病情不能耽误。在此情况下,医院立即进行手术,刘老师与辅导员一起在手术室外等待了四个小时,一直到凌晨,学生父母赶到后,刘老师一行人才离开医院,但她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赵茹老师在与学生相知相伴的岁月里,用心用情用力地选骨干、树典型,高质量高效率地组建了学院分团委和学生会,在她的带领下,电工院分团委、学生会工作都取得了很多成绩:校运动会四次蝉联团体总分冠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1项、校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2项、新生杯辩论赛斩获亚军、各项电子大赛屡获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浸透着赵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董云霞老师虽然最晚加入电工院学工办这个大家庭,但她凭借勤奋好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很快适应了招生就业这项繁重的工作。她的孩子很小,但是她总是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这几年,电工院就业率逐步提高,考研率接近15%,有多名同学考入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85211高校继续深造。电工院退伍士兵人数居全校守列,有40多人,这批退伍士兵的管理较为棘手,董老师和学工办老师认真调研后,为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军人联谊会,定期开展活动,让他们安心于学校的学习并且积极为学院服务,其中有四名退伍士兵考上了研究生。 

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电子工程学院学工办老师们坚守初心,怀着这样的信念,奉献着青春与热血,在平凡的岗位上拥有属于自己的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