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省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园举行。会上,举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创“”字发布仪式。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陈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洪宇,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陈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原总校长杨瑞清共同为“”字开启“新生”按下启动键,“
”字正式发布,让这一承载着深厚教育内涵的汉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陶行知一生三次改名,最终定名陶,“
”字被陶行知赋予了全新且深刻的教育内涵。该字首次出现在1935年陶行知致白动生的书信落款中,距今已整90年,陶行知频繁将“
”字用于手稿、题词与印章,成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符号。“
”字字形融合“行”与“知”,寓意“行中有知,知在行中”,是其“行—知—行”哲学观的凝练表达,高度凝练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是其知行合一教育实践的生动体现。然而因该字为陶行知自创,未被纳入数字字库,这一极具文化价值的字符长期局限于纸质文献。
为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扩大“”字文化影响力,南京晓庄学院多年来不懈努力,积极与教育部语言委员会,以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全力推进“
”字纳入计算机字符库的各项申报事宜。2025年6月23日—2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
”字纳入国际标准 ISO/IEC10646 第 7 版,国际编码为 2CEAD。2025年9月29日,关于“
”字的更新在windows11上发布,更新号为KB5065789,“
”字正式完成计算机字符入库,已可以用windows自带中文拼音打出“
”字。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研讨会上,“新时代强师成长共同体”正式成立,在此背景下,“”字的发布更具深意。共同体旨在构建“共建、共研、共享、共进”的教师发展生态,“
”字蕴含着教育的实践属性、创造属性和人民属性,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高度契合。“
”字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浓缩符号,将成为凝聚育人共识的文化纽带。
此次“”字的发布,既是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致敬,也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生动的文化符号与精神指引。
“”字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现场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编辑:杜霞
审核:刘凯
终审: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