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第三辑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3-07-23浏览次数:130

教师教育学院实践团开展行知精神研学活动

6月29日至7月10日,教师教育学院“重走峥嵘行知路,教育星火耀青春——行知精神研学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南京和安徽歙县开展了行知精神研学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参与了“小学教师何以成为大先生——新时代陶行知式小学教师”行知精神研讨会以及师范生微课展示。在行知园师德教育馆,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观看馆内陈列的文物、史料,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深入地学习行知先生教育救国的经历。

7月初,实践团来到陶行知先生的故乡——安徽歙县,开展了一场生动丰富的实践活动。实践团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行知公园和行知小学,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精神和其教育理论的深刻影响。同学们在陶行知纪念馆认真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足迹;在行知纪念园里,瞻仰陶像、朗诵《做一件大事》,缅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处处有行知先生印迹的行知小学参观,体悟理论走进现实的魅力。这些都增强了“陶子们”作为行知后来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促研究,以探索促践行,加深了团队成员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解,增强了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在安徽歙县陶行知纪念馆

幼儿师范学院实践团走进革命老区汲取奋进力量

7月6日至7月11日,幼儿师范学院“红色引领青春·共筑乡村振兴”小青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沉浸式寻访、记录式拍摄、写日记、微党课现场教学、队员分享感悟等环节,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革命老区,经过一系列红色参观寻访,走进峥嵘岁月,重温党的光荣传统,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烽火岁月的血雨腥风,而且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凌云壮志、崇高理想和牺牲精神,更加深刻领会到了老区精神、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

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嘱托,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以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筑基塑魂,奋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

文学院赴溧水开展“红色IP赋能乡村旅游”探访实践

为引领学院青年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初,文学院组织“红色IP赋能乡村旅游——溧水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实践团,走进南京市溧水区乡村,对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探访实践。

实践团以红色乡村和红色场馆为主要实践路线,依次走访了横山村、诸家村、石下村、里佳山村等具有红色革命历史的村落,以及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院、四史教育馆、粟裕纪念馆、兵工厂、被服厂等红色场馆。在当地村民和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重温了红色乡村的革命历史,感受了史料背后的红色故事,也对中国近现代史、革命精神、共产主义理想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实践团围绕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以座谈会和采访的形式深入了解溧水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并与红色场馆负责人共同探讨红色文旅资源的未来规划。

后续,团队成员将就调研成果进行红色研学路线与红色旅游IP形象的设计,并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红色文旅,以激发红色文化“活化”新动能,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贡献青年力量。

实践团成员在新四军纪念馆参观

食品科学学院创新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为鼓励青年学子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进一步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食品科学学院组建“渔樵耕读”劳动实践团,联动大中小学,走进田间地头,携手农村农民,开展劳动教育,创新教育方式,丰富实践内涵。

实践团队走进百余所学校,调研现阶段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价值意蕴、制约因素、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情况,聚集劳动教育“思想引领、课程设置、基地拓展、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版块,思考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为拓展劳动实践基地,实践团队前往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南京龙鲫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地,在田间地头探寻龙池鲫鱼、横溪西瓜等南京地理标志农产品,充分发掘农业科教基地、劳动文化遗产地、现代劳动园等实践资源,破除交流壁垒,实现劳动教育基地的大中小学共享。实践最后,团队总结以“插秧捉鱼,蝴蝶观测,菌菇助农,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田间、山林、地头、学堂”为教学课堂的劳动课程,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探索建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方案和联动机制。

食品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院将持续探索提升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渔樵耕读”劳动实践中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助农兴农中创新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实践团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前往淮安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7月8日至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陶风徐来,勤体润教”暑期社会实践团的3名学生代表在4位指导老师带领下,走进红色城市淮安市,开展“陶风满淮、知行合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秉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乡村教育宏愿,贯彻先生“手脑并用”的劳动教育理念,发扬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入学习和传承周恩来精神,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乡村大业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师生们在企业带头人和承包责任人的指导下,俯身田间地头进行生产劳作,在鞋业工厂体验流水线生产的辛劳,切实感受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与坚毅。实践团参访新安旅行团纪念馆,追寻新安旅行团先辈们的足迹,了解背后的感人故事,在新安小学、钦工中心小学和钦工中学组织红色宣讲,宣讲和访谈两手抓,记录乡村教育的点点滴滴,赋能乡村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来到淮安,同学们在感受红色淮安的历史文脉中点燃淮安的红色火种,更牢固树立了传承恩来精神,坚定筑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信念。

实践团体验鞋业工厂流水线工作

供稿:教师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文学院、食品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审:邓琦、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