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离开人间,一转眼,已经半个世纪多了!
我凝视着那张经历内乱幸存的“陶行知先生追悼会”的照片,不由思绪万千,虽然事隔多年,记忆犹新。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英勇斗争中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二十六日下午上海各界人士热泪奔涌,在万国殡仪馆大殓举行追悼会,灵堂上首悬挂着田汉先生挥毫疾书的行草“吞声忍痛,前仆后继”八个大字的横幅。左右满挂着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挽联、挽词和各界人士、社会团体献的花圈。我作为江苏淮安县新安小学的校友一一“新安旅行团”的一员参加了追悼会,代表“新旅”敬献了鲜花。瞻仰遗容并在陶先生遗体前留影。
看着这张颜色有些发黄的照片,引起我追述同陶行知先生几次接触的往事,以表达我对先生永恒的悼念。
我第一次见到陶行知先生,是一九四六年四月下旬,是他刚从重庆回上海不久,上海举行“四八”烈士追悼会前夕,我作为《时代日报》特约记者采访陶行知先生。经电话联系后,陶先生答应在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五十二号许士骐先生哥哥德臣先生家接待我。我到达时,他已在那里等候。我出示记者名片,说明来意后马上谈正题。记得我们谈到“四八”烈士时,陶先生沉痛地说:他们牺牲太意外了,他们确实是中国的人杰。他说要亲自去参加追悼会,他还谈了对叶挺、王若飞的印象和初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时,在重庆的朋友都感到震惊。当我询问先生对时局的看法时。他从椅子的座位上站起来,在工作室里来回走着,眼角浮现出忧虑的表情,沉重地说:建立和平、民主、独立、自由的新中国,这是人心所向,可是那伙独裁者不喜欢呀!当今中国想用武力统一,从事内战,此路不通。这时,我们谈话默默地停顿了许久,从他的表情上明显地看出他对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进行反共宣传,挑动反人民的内战的愤恨。然后,他从窗口转过身子坚定地说:我还是强调这句老话,只有真正实践政治协商会议各项决定,才能使中国早日走上和平建设途径。我从陶先生的谈话中,仿佛听到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很受感动,并以职业的满足,向他表示谢意。此后我以上海《联合晚报》政法记者身份曾受命向陶先生约稿,并为报纸评“美国司徒雷登使华”征询陶先生的意见。
上海各界“四八”烈士追悼会是四月二十九日在玉佛寺举行的,宋庆龄主祭。那天下着细雨,更添悲痛的气氛。在这里再次遇见陶行知先生,并为“新安旅行团”的事同他相约。在五月初的一天又会见了。一见面我尊敬地向他自我介绍,一九四一年曾在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参加了陶先生亲切关怀和积极支持的“新安旅行团”,随即把几天前刚接到淮安莲花街新安小学老校长汪达之先生的一封来信递给陶先生。著名教育家汪达之校长曾是陶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生,又是陶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的忠诚实践者。他听说陶先生由重庆到上海的消息后,来信要我持他的信去见陶先生。实际上,我已釆访过陶先生。那天我还将本人在《时代日报》四月五日、六日连载的新闻特写“新安旅行团——新中国儿童先锋队”.一起呈请陶先生察阅。陶先生原已知道“新旅”走遍大部分中国,行程五万里,广泛宣传抗日,抢救和组织五、六十万儿童,进行文化教育、生产知识教育,并直接动员儿童参加站岗放哨,与日寇进行英勇斗争。看到新闻特写谈到“新安旅行团”在解放区重建团体之后,正在苏北、山东以及东北广大地区开展儿童文化运动,在国内、国际上产生深刻的影响,陶先生一边看,一边点头,称赞不绝。这时,我又叙述了“新旅”由周恩来同志决定转移到敌后苏北盐阜区以后,在新四军地区生活的情景,从刘少奇同志和陈毅军长的亲切接见谈到“新旅”同志享受供给制连级干部待遇;还有额外照顾,象每人增发列宁装;在新四军高干会议上作专场慰问演出;在寒冬腊月的一个晚上,音乐家贺绿汀为我们“新旅”同志演奏小提琴“啊,一九四二!”这使大家沉浸在醉人的乐曲里;在仲夏夜晚,天上星斗亮晶晶时,村村户户的儿童团员活跃起来了,少年儿童们自发的聚集围坐在晒扬谷子场地上,听“新旅”小同志讲革命故事,一会儿又教唱革命、救亡歌曲,欢腾的童声大合唱此起彼落,一个接着再来一个,一直唱个没完。我说,我的耳际仿佛还在萦绕回荡着:牛儿呀,你是我们民众的宝,耕田地,磨粮食,辛辛苦苦到年头,……难忘的此情此景赢得了长者们满意的笑声。于是陶先生他高兴地站起来,离开座椅走到我身边,用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喃喃地说:噢,你也是“新旅”的,好象亲人重逢一样。我望着两鬓些许斑白、敦厚可亲的师长、尊敬的大教育家,这样热情,激动得两眼湿润了。陶先生详细询问
“新旅”的近况,我说,“新旅”的同志来信告诉我说汪伯伯的身体健康,工作起来总是那么高兴。在汪达之校长积极帮助下新安小学新成立了保育院,还同附近的老百姓结合创办了新生合作社,生产蒲包和日用消费品,产销两旺,颇受群众欢迎,入股的分得了二、三倍红利,因此人人欢喜。春荒地还可给穷苦人借贷。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荒虽然严重,但没有一家穷人挨饿,等等。这真使陶先生感到兴奋。
事后我把见到陶行知先生的情况,写信告诉了“新旅”的同志,以后也接到过“新旅”团长左林和陈强、陈明、张渔等同志来信,说到汪达之同志和纪宇同志负责的新安小学条件十分艰苦,提到学校急需爱好艺术、音乐的十六——十八岁男女青年,介绍一些来。还说到学校里缺少一位教英文能兼数学或地理的教师。,这次陶先生一见面好象见老朋友,谈笑风生。当我提及“新旅”来信,请求为新安小学物色青年教师的事,他连连说,“知道了,已经去了。”我的印象是“新旅”通过别的渠道已同他联系,并已办妥。后来我听说陶先生知道新安小学情况后,曾亲笔复过信,汪达之先生悼文中提到此事。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最早提倡通俗诗歌的人,他善于用诗歌在报刊上教育人民大众,用诗歌作武器,为民主、和平、解放的事业对敌人进行无情的战斗。作为新闻记者,我有幸直接聆受陶先生“采访人民的消息,向人民真实的报道,要达到言论自由,记者有其报”的熏陶,陶先生应约为我们《联合晚报》写下了光辉的诗篇一一“读好报”。积极为掀起一个“读好报”的热潮而呐喊,用他那谙熟的通俗诗歌表达了人民的心愿和气慨。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三日,《联合晚报》的“读好报”特辑卷首发表了陶诗——“读好报”。一、什么是好报?说话公道;新闻可靠。拥护老百姓做主人,不为达官贵人跑龙套。二、什么是好报?比一比,就知道,买报看报要自由。鼻子不让别人牵着跑。
这是一首多么好的诗啊,既能上口朗诵,又能使我们懂得好报的标准,我们应该看哪一种报纸,也使我们新闻工作者懂得怎么来办好报。行知先生的教导,今天读来仍教益匪浅。尽管如今时代不同了。老百姓当家作了主人。报刊事业又发展很快。全国邮局发行的就有二千多种。就算它个个都办得好,我们实在看不了,还是要讲究讲究哪个好?总的说,报道正确、立论公正、副刊高尚、绝少无聊、是群众的指南针、群众的教师、群众的文化俱乐部、群众的道德法庭……,各具特色,各有各的读者对象,卖报看报有自由,可以随意选读各自喜欢的报刊,用自己的眼睛辩别是非真伪,决定取舍,从报刊中汲取营养,受到教育。我相信倘若陶老夫子健在,他一定会提出当今条件下读好报的要求,并以他的歌颂赞美的诗篇来推荐好的报刊。
一九四六年五月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向解放区疯狂进攻,一面在国统区加强对进步人士的迫害。这时江达之先生给我来信,信上说:“残酷的内战,又已在这个地区爆发了。我们为避免战争给予我们生命的危险,放弃一切,暂时离开这个地区”。并说:“好哉战争会锻炼出我们的胆量的。还有什么别话好说呢?……”接到信后,我立即转给陶先生,陶先生看完这封信,他焦急地问,这些学生现在哪里?而且激动得双手颤抖。陶先生一面愤懑地怒斥国民党反动派“可恶!可恶!”当我向他告辞时,他严肃地一字一句地说,汪达之先生说得好“战争会锻炼胆量”,停顿一会后,又补充了一句“乌云总是暂时的”,这次见面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这时候。陶先生经常收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恐吓信,以后秘密移'居在余庆路爱棠新村,为了不至连累陶先生,此后除了公开场合的釆访外,我很少去看望他。
五月十二日下午,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在新闸路小学举行成立大会。陶先生偕同郭沫若、黄炎培、田汉、朱学范等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了演讲。他报告了生活教育社史略和一年主要计划,他大声呼吁:“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联合起来制止内战。学习做主人,学习民主生活,贡献天下为公”。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三日,上海各界反内战请愿团赴南京请愿,欢送大会的主席团是五绍鑿、林汉达、陶行知三位,我以《联合晚报》记者身份到火车北站现场回顾民主多难的年代,世事多故。当大家痛哭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的眼泪还没有拭干,忽又传来了新的噩耗的采访,又一次听到他大声疾呼:“中国再打内战就要亡国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联合起来!”越发显示出他激动的神情。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九日,我收到陶行知先生给我的来信。信上说,为研究并推广普及教育,筹集经费,发起卖字兴学,请冯玉祥、郭沫若、田汉、许德臣、高剑华、陶行知六位先生卖字。来信还附卖字兴学办法和生活教育社一年工作计划。万万没有想到,一月后,陶先生在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下离开人世,陶先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第二天,《联合晚报》为哀悼陶行知先生。立即发表社评,并用陶行知先生几天前挽李公朴先生的诗句作为哀悼陶先生的挽歌。“你的死是民主的损失。是和平的巨大损失,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我们自己要为民主和平加倍的努力。来补偿这巨大的损失。我们每一个人要为民主和平招兵。教育战线,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具体学校和广大师生学陶师陶的高涨热情和成果,看到了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抓住学习陶行知不放的生动现实。70位校长的心灵受到莫大震憾,群情激奋,从陶行知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宝库里找到了爱心小学办学的新方向新路子,陕西藉潼关威刚爱心小学张永平校长的感悟:“陶行知教育思想似久旱的春雨,滋润着自己的心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方向,给我希望,催我奋进”。70位校长的感悟,字里行间闪烁着他们激奋的火花。爱心校长雄心勃勃、信心十足,纷纷表示回校后,首先向全体老师介绍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同时要营造浓浓的陶文化校园环境,还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倡导在当地也要迅速掀起学陶师陶活动。侨联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竺新原秘书长在我的留言簿上书写了“学习陶行知精神,把侨联爱心工程办得更好”
“有爱走遍天下”,这是台湾新华爱心基金会董事长王建煩先生的坚定信念,与陶先生的“爱满天下”一脉相成。他的人生格言是:教育是使人改变命运的工作,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有意义的慈善事业!我们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为自己及孩子打拼,但在我们离开世界之前,总要留一点时间及金钱,来为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打拼,这样生命才丰盛,才更有意义。这与陶先生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人生价值观如此一致!
岁月流近,几十年过去了,对于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崇敬,并没有随着时光流失而消逝。童年、青年的记忆储藏最持久,每当浮想起飘散在苏北田野上、淮安古庙里、运河边上那天真朴实的歌声,总觉得倍感亲切,就
几年来,王先生不仅在平湖市创办了新华爱心高级中学,吸收那些由于贫困上不起学的品学兼优的孩子,象捡回“珍珠”一样,让他们在爱心高级中学免费接受良好教育。同时在台湾筹建新华爱心基金,募集数千万元,与国家侨联公益事业服务中心联手,在全国23个省市重建了70所爱心小学,还实施了一个孩子每天每人吃一个鸡蛋的计划。王先生想到要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有硬件的更新和武装,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精神武装起来的爱心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于是从2006年起,就与平湖市教育局合作联办爱心小学培训班,而且增设了学陶师陶的培训班课程,令大家无比崇敬、景仰这位爱满天下的践行者王建煩先生。
再说,平湖行知大讲堂越办越大。平湖教育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陶师陶活动的开展,先后创建了行知幼儿园、行知小学、行知中学等十多所行知实验学校,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进主流教育,构建平湖教育的品牌,尤其是平湖幼教群体是全国幼教学陶师陶的先进集体。尤为感人的是平湖市1200多名家长听取学陶师陶报告,平湖市电视台“佳音相约”栏目特邀我向全社会介绍陶行知教育思想。平湖的老师对我说:只要方向正确,不怕路途遥远,方向认定,脚跟站稳,胜利全靠自信。
感召新的同志来弥补这不可补偿的巨大损失。”岁月流近,几十年过去了,对于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崇敬,并没有随着时光流失而消逝。童年、青年的记忆储藏最持久,每当浮想起飘散在苏北田野上、淮安古庙里、运河边上那天真朴实的歌声,总觉得倍感亲切,就联想到引导着我们一大群穷孩子奔向革命道路的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人身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作者:冯皓 刊名:重庆陶研文史 出版日期:2007 期号:第4期 页码:35-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