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方式 争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发布者:杜霞发布时间:2022-06-30浏览次数:732

    教育感悟:对于教师,能讲书应该算是初级境界;能做到传授知识的讲课可算第二境界;能引导学生建立学科知识框架,分析设计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为第三境界;能够在言传身教下,完善甚至塑造学生的思想与灵魂,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

    周恺,男,研究生,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2013年入职以来,工作严谨负责。曾获校首届“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在大创、学科竞赛、专业社团等工作中实践育人。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摸索了一套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专业课程改革为核心、专业社团为平台的适合计算机类学生的学风建设新路子。

    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人才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奖近300项、600人次。

    一、实践育人:知难而进,挑战最高难度竞赛

    周恺老师来晓庄执教之前已在IT企业工作多年,深知一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周老师认为,需要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平台来让我校的优秀学生展现自己,他将目标对准全球最具影响力、难度与行业认可度最高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ICPC的高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ICPC 是强学科能力类竞赛,比赛的形式:三个人为一队。在5个小时的时间内,利用一台电脑编程解决10道以上的英文描述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学生利用外语、数理基础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编程,同时运用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人员资源和时间的分配来完成比赛。据公开的历史统计数据,自1996年中国引入ICPC比赛以来,截止2021年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获奖比(简称重非比,其中重点高校是指211、985计划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数量的13%)约为7:1,可见获奖难度极大。参与这个项目的主要以一本院校为主,二本院校获奖率更低。

    为了证明晓庄的学生不比一本甚至双一流学校的学生差,在2015年,周老师主动向学校请缨,在教务处成功立项ICPC竞赛项目。从2016年第1次参加ACM- 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2017年就获得银牌,到今年是第4个年头。

    二、课程育人7年教改,回归教育本真路径

    程序设计竞赛,考验着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最核心的专业能力,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周恺深知要想ICPC 竞赛出成绩,相关课程的教改势在必行。从2015年开始,周老师就有意识地参照工程认证的要求,试图建立起本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和数据库。自2016 年以来,周老师以《计算机类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课改项目为契机,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组织成“计算机问题求解能力”课程群,梳理知识地图,修订课程大纲;参加了8场教学改革讨论会、培训会;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导教班学习两期,现场考察学习浙江大学数据结构课程翻转课堂改革项目;花费一年时间,重新梳理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和算法》两门课的知识地图,录制了90多个,总计时长20多小时的微课视频。

    2016年9月作为学校首批在线课程在晓庄课程中心上线。利用建设的线上资源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在2015-2017级学生中进行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引入了贯穿低年级学习全过程的0J 系统——一个可以自动判定学生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引入直接解决了教师批改程序设计作业的难题。编程大作业从一学期的十几个程序,变成了现在的近200个程序大题。学生在学习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时候,有效代码量将达到至少5000行。这个系统从学生大一开始学习c语言到学习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都会一直跟踪学生的提交情况。下一步将基于此系统的数据,跟踪分析学生专业能力的达成情况。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按照OBE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学生毕业要求进行分解,对相关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将问题求解课程群的改革模式和成果,复制推广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中。 

    三、解决问题: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虽然教改取得成效,但难题依旧存在:师资缺乏、场地不足、大量的答疑随之而来。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为一个同学调试解答一个程序的问题,平均需要10-15分钟时间。每周都有十几道编程大题作业,学生数量也多。“我们四位授课老师,自愿放弃每周的休息时间,轮流值班,在鹤琴205坐镇答疑。但这还远远不够。”于是周恺老师指导了专业社团——南晓ACM 社。越来越多的学生助教加入到答疑的队伍中来,提供义务答疑活动。优良学风的种子在社团发芽成长,这里也慢慢从一个普通的实验室变成了南晓ACM社团集训中心。在学院、学校等多方的支持,周恺等老师的努力坚持下,逆境转为顺境。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了知名企业的实习、就职机会,其中张锐捷入职联想医疗事业部,赵婷婷入职腾讯微信事业部,刘涛入职字节跳动北京总部……

    而以南晓ACM社集训队为核心班底的竞赛队,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从蓝桥杯每年一两位同学进国赛到现在十几位同学进国赛并且能拿到国赛一等奖;参加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第二年就闯入总决赛,并最终获得全国高校第70名的名次,在2019年的总决赛上43名,获得铜牌。仅2022年上半年,周恺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项38项、110人次。“我的成果是在学院多年来上下一心,下功夫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很开心能够为我院、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添砖加瓦。”计算机相关行业发展变化很快,需要专业老师有行业敏感性和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周恺老师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跟他们的团队一样,热爱专业,了解行业,毕业时能做一个职业的IT人。

    周恺老师所理解的教育,就是教学育人,教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学的目标。“这需要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学校,学院提供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师生在这个环境里能够充分地就学术问题,思想问题等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必然会对知识的态度变为主动获取,促进自我成长。这是我梦想能实现的,也正在为之而努力建设的生态系统。”不可妄自菲薄,不可夜郎自大;正视差距方能勇往直前。

    “知行合一”,以知为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周恺,将他的“知”化到行动中,通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晓庄学子,又让他们化行动为力量,将知识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