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守正创新,做学生实践成才的领路人

发布者:祝中华发布时间:2019-10-12浏览次数:826


1991年大学经济专业毕业,做过商业管理,当过记者,担任过主编,最后来到晓庄,成为一个从媒体业界转行到大的教书匠,带领15广电2班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他就是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孙涛老师。

勿忘初心,守正出奇,引导学生体味新闻乐趣

1991年大学经济专业毕业,做过六年的商业经营管理,后来考入地方电视台改行成了新闻记者。2002年底,应邀赴中央电视台工作,先后任新闻栏目责任编辑、节目策划和栏目主编等职,主创的新闻作品每年都有获奖,累计获得国家级3件、省级政府奖30多件,其中一等奖超过10件,并曾先后荣获省级和市级“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谈到将近20年的新闻媒体工作经历,孙老师表示除了专业上的成长、历练和成熟以外,正直、责任、合作和进取是他最大的体会和收获。

入职高校,他意识到当代大学生包括广电专业的大学生都是在娱乐环境中伴随手机长大的一代,基本没有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习惯,和他们谈专业的东西效果十分有限。所以他立志帮助广电专业的孩子们了解、掌握媒体发展的最新情况,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本领。为此,他将“兴趣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而兴趣的培养往往离不开职业理想的牵引。对此,孙老师深有体会,认为“新闻人是时代的瞭望者,没有强烈的信念作为内生动力,是很难做好新闻工作的。”于是,孙老师逐渐把着力点放在了新闻理想和信念的引导方面。

孙老师所授的课程中多数与新闻有关,观摩、解读各种获奖或典型主流新闻作品是他日常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于是,他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了独居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011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电视连续报道《《走基层•皮里村蹲点日记》》曾经在不同年级的班级作为案例教学反复播放,4位央视记者穿梭在海拔4000多米的新疆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群山峡谷之间,跟随当地乡镇干部跋山涉水去接送塔吉克族的孩子们进城上学,鲜活的纪实手法呈现的新闻故事充满揪心的情节,却又处处是令人感动和温暖。“以往总觉得我们的新闻大都是宣传和说教,没有意思,这次发现原来新闻也是好看、甚至好玩的!”一位13年级的学生在后来提交的作品分析作业中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陈可辛指导的微电影《3分钟》2018年春天在网络上很“火”,大学生普遍爱看。孙老师告诉大家,这部片子其实就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参照了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只为多看你一眼》。原来,从2015年开始,央视每年春节期间都会采制一组关于列车“春运”的特别报道,当看到一个个现实版的《3分钟》后,同学们意识到平时看的主流新闻还是太少了。“好的新闻作品其实就在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我们没有去关心和关注。”

举案说法,这样的尝试后来也被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结合班级自办的“莫愁花开”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平台进行刊载和转发,鼓励和引导大家以优秀新闻工作者为榜样,培育新闻理想、坚定职业信念,锐意进取、从善如流。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201858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小剧场内,近百名大学生见证了由孙老师策划、15广电2班组织开展的一场“与媒体一线人士面对面”团日活动。孙老师表示,提升孩子们的新闻素养不是一日之功,也绝不是一个老师能够做到的事,需要长期、系统性的认识和努力。为此,他希望利用学院新建的小剧场创办一个莫愁大讲堂,把知名媒体人士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促进学界与业界更多地互动与交流,让新闻学子零距离了解和认识新闻人和他们的作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学院专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新闻宣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培养的目标是为党和国家的新闻事业输送合格后备人才,政治性、纪律性很强,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尤为重要。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多接触主流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非常重要,身体力行、耳濡目染胜过千言万语。”

未来已来,睿者同行,为学生搭建媒体实践平台

5月的莫愁校区春意盎然,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楼前后到处张贴着醒目的大幅宣传海报,原来是南京晓庄学院第三届微信作品创作大赛在拉开帷幕。从无到有,千头万绪,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孩子们的成长是对我们做老师的最大的褒奖!”言谈之中,孙老师和他的搭档们的几年来的辛苦与欣慰可见一斑。

2015年孙老师来到晓庄,就发现高校中的新闻传播院系普遍存在这种情况——教学、实践工作仍然停留在按照专业和教研室条块分割的传统状态,不仅缺少相关方向的师资力量,更缺少系统整合的机制和实践性平台,难以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媒介融合能力的传媒人才。

基于长期媒体一线丰富的实践经验,进校伊始,孙老师向学院书面提议渗透媒体融合的理念,逐步构建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体、更具开放性与兼容性的新闻传播教学体系。而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这些课程本身尚处在发展之中,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仍需不断完善。“尤其是实践环节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当下流行的微信等融合新闻作品,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无法完成操作的实战和演练。”

经过一段时间与同行的交流后,孙老师认为媒体融合教学的关键是需要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实践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校外媒体合作建立长期实践基地,二是开展校内实践活动的相关载体。

为此,孙老师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已经先后策划、推出了学院、校级和省级三个不同级别的比赛:2016年的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首届全媒体技能大赛、2017年的南京晓庄学院首届微信作品创作大赛和2019年的江苏省大学生首届全媒体创作大赛,其中历经三年筹备的省级大赛也于近日正式启动。

当谈起创办这些大赛的初衷时,孙老师感慨地说:身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发展起来的南京晓庄学院,“教学做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些大赛具有鲜明的“普惠”特征,也就是说不是给少数优秀学生创办的,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每年都可以参加并逐步提升专业技能;不仅可以为新闻学院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伴随式的成长实践平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日常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

眼下,孙老师每天都在在为刚刚启动的2019江苏省大学生首届全媒体创作大赛的实施工作忙绿着,他说,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平时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跟学生有关的事情上,包括每年的寒暑假,很多很多事情需要沟通、协调、组织、实施……看着他忙里忙外的样子,有人不无调侃地说,这些精力还不如花在写篇论文上来的实惠。对此,孙老师认为“有得必有失”,只要学生们有收获,做老师的损失点眼前利益也是值得的。

不负韶光,久久为功,愿与学生共成长

“总的来说,我们班级同学的动手能力还是偏弱的。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有待于继续努力。”这是班主任孙老师在2018年举办的15广电2班学期第三次主题班会上特别强调的一点。

此前,为了提升班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15广电2班专门设立了一个“专业实践委员”重点来抓。其实,从二年级开始,根据专门进行的班级专业发展书面摸底调查,孙老师就尝试引导班级同学按照各自兴趣分成几个专业学习小组,在正常课程之外,有针对性地接受相关专业老师点对点培训,指导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申报大创、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同学获奖和立项。

2017年,班级有五个团队申报立项成功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其中省级大创项目立项3个,立项数在全校班级中名列榜首。同年,班级有1人获得省级大学生专业竞赛一等奖,20人获得校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2018年,班级又有五个团队成功立项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数在全校班级中也是第一。四年来,孙涛老师个人指导成功立项省级大创项目累计3个、大学生科研项目累计9个,其中,2018年指导立项省级大创项目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分别为2个和7个,在全校教师中位列首位。

班级日常管理是大学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孙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能缺位,但要保持好距离、拿捏好分寸,要更多地把管理变成服务。“教书是本分,育人则是目标。以我不多的体会,个人感觉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班风,而班风的塑造取决于立好规矩和抓好班干两个方面。

依据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结合本班实际,在孙老师的带来下,15广电2班首先明确了“进取、守规、温暖、互助”的班风,并陆续着手构建了一些班级内部管理制度。20183月,班级利用“行知先进班集体”获得的奖金,在学校率先推出《班级年度发展贡献奖励办法》并兑现实施,对一年来在学科竞赛、大创和科研申报立项、社会公益、文明风尚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31人(次)进行了奖励,获奖面超过80%

“据我的观察,大学三年级往往是班级整体状态开始下滑的时候,大家面临择业、考研等现实考虑,集体意识明显淡化,班干们也是各有所想。”着眼于进一步加强班委会为全班同学服务的意识,2018年初,班级完成新一届班委会的换届选举,打破班干“终身制”并推行原有班干“轮岗制”,激发每位班干做好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班级整体管理不松懈。一切用时间和实践来说话,孙老师此举再次获得了成功,新班干的工作得到了众人的称赞。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201620172018年度,15广电2班连续三年以学院评比总分第一荣获“行知先进班集体”的称号,在全校范围内是为数很少实现“行知先进班集体”全满贯的班级。 

2017年暑假,班级同学远赴贵州参加山区农村小学支教帮扶活动。

作为15广电2班班主任的孙老师,也因此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做教育工作从没想过获什么奖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到渠成吧,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发展。也就是说个人获得的荣誉再多,都不如你带的大学生们一个个成长起来、成为未来的有用之才。”

20192月,班级考研同学达线5人,在学院15级班级中位列第一;5月,班级参加第一次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答辩的同学全部顺利通过,这在学院7个毕业班级中仅此一个。

在学院党总支的鼓励和引导下,从2018年开始,孙老师把几年来带班主任工作的心得还用在了别的班级,用创建优秀班级的经验“义务”指导16广电2班的班干和同学,使得该班整体不断进步,继201815广电2班获得省级优秀班级之后,201916广电2班成功接续,也荣获了省级优秀班级的光荣称号。

师者如兰,香远益清;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6年的职业转型、工作积累和人生感悟,孙老师悉数用在了大学教师这个岗位以及他面对的大学生身上。“寻找身边的感动”,孙涛老师的真诚与热情应永远留在晓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