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第四辑

发布者:王翼凡发布时间:2019-08-18浏览次数:715

文学院开展“无边界”教育实践活动

76日,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由文学院成立的“无边界”教育实践团三支队伍分别前往徐州市沛县青墩寺小学支教点、句容市开发区(黄梅街道)石狮村支教点和六合马鞍中心小学支教点,为200多名学生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

“无边界”教育实践团是文学院党总支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精准扶贫的号召,探索教育新模式,为解决暑期儿童学习、生活、陪伴问题组建的一支大学生支教队伍。实践团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育之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壁垒,打造出“无边界”的教育新形式。

支教期间,志愿者们为当地的孩子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在青墩寺小学,志愿者们开展了手工、泥塑、彩绘、体育等一系列兴趣课程;在句容石狮村支教点,志愿者们不仅帮助孩子们预习了课本内容、完成了暑假作业,还为他们带来了剪纸、绘画、音乐等实践课程,并和孩子们一起组织了精彩纷呈的汇报演出;在六合马鞍中心小学,志愿者老师们通过“空中课堂”为各个站点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堂生动的诗词阅读课。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高校与社区、乡村合作共建的新模式,为农村的孩子们送去了温暖与关爱。同时,也提升了志愿者们的实践能力,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在实践的过程中坚定为人师表的理想信念,强化爱国爱民的责任担当。

领导老师、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影

领导师生与孩子们的合影

 

音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古城文化调研活动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为增强青年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72126日,音乐学院14名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章洁的带领下,前往山西大同开展古城文化调研活动,寻找美丽中国建设新成就,感受中华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

大家先后参观了大同的明代古城墙、辽金皇家寺庙—华严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以及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和大同市博物馆。并采用“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和实地参观的形式对大同古城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共收到有效问卷近500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在领略历史遗存和艺术瑰宝之时,也深深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所感动,更为中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爱国之情。作为艺术专业学生,大家一致表示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开展艺术创作,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为祖国的文化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团队在大同市博物馆调研合影

团队在大同市博物馆调研

 

幼师院“陶予”苏北支教团赴滨海县裕民村开展支教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712日,幼儿师范学院“陶予”苏北支教团前往江苏省滨海县裕民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以幼儿师范学院培养的首批乡村定向师范生和学院部分学生党员为主要成员,学院党总支书记杭梅担任指导教师。

本次活动共招收当地暑期留守、流动、孤残儿童共96名,按照学生开学所在的年级分为三个班。经过前期调研准备,团队依据留守儿童年龄、兴趣等因素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精心安排了课堂教学、素质拓展、智力训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苏北乡村儿童感受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体验艺术化的暑期生活。课程内容以儿童教育五大领域为主,开展了七彩语文、趣味数学、快乐英语、戏剧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创意手工、动感拳击等9门课程。丰富有趣的课程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的加入,通过系列课程,他们不仅度过了愉快的的暑期生活,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陶予”苏北支教团是江苏省省级重点团队、市级优秀实践团队。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四年,受到学校、学院以及支教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726日,支教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汇报演出,滨海县教育局、县团委、镇政府相关领导和部分儿童家长,以及幼师院杭梅书记、学工办薛全老师到场共同观看。儿童舞、情景剧、大合唱、拳击展示、诗朗诵等八个节目展示了当地儿童在支教活动中的所学所感,展现了小老师们在支教活动中的所教所悟,受到了领导老师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支教期间师生们同吃、同住、同学、同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支教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含泪希望老师明年还能来给他们上课。

参与支教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未来陶予支教团队将继续秉承行知精神,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情感与教育上的支持,并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实践能力。

老师正在上课

支教团成员给孩子们上课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找寻革命精神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由信息工程学院党团主要学生干部组成的“红色方舟——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找寻革命精神之旅实践团队在南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寻访调研活动。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间,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在这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前仆后继,是无数革命先辈的呕心沥血。“红色方舟——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找寻革命精神之旅实践团先后前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雨花台、梅园新村纪念馆、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渡江胜利纪念馆、驻外使节九烈士史料陈列馆等多处历史纪念场馆,实地走访红色遗址,追忆领悟革命精神。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珍藏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等,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雨花台烈士陵园和驻外使节九烈士墓,唤起了同学们的一腔热血;踏入渡江胜利纪念馆,喜悦和自豪从内心翻涌起来。“如今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坚韧毅力,在新时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实践团成员唐苏琬同学说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收到了深刻的精神洗礼,增强了爱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励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和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奋斗创造辉煌青春。

实践团成员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前合影

实践团成员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前合影

 

食科院开展“甘肃陇西生态调查”暑期社会实践

为响应十九大报告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721日—25日,食品科学学院“甘肃陇西生态调查”实践团奔赴甘肃陇西开展主题为“应绿色自然之邀,赴生态文明之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民生和生态为抓手,开展甘肃陇西生态调查。结合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实践团探寻四个不同的生境,观察并分析陇西县的主要生态指标物种——鳞翅目与蜻蜓目昆虫,探究甘肃陇西县的生态多样性。同时,团队开设生态文明小课堂,普及物种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引导当地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打赢生态文明这一场“持久战”注入鲜活动力。

同时,实践团队通过与陇西县碧岩镇庞坪村驻村干部的深入交谈,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态势及当地生态治理措施及其实施进程,探索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进基层探访民情,切实感受村民们朴素的幸福生活,真正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法则,并向当地群众宣传生态文明以及生态保护理念。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参与其中的实践团成员也更加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立志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合照

实践团队赴甘肃陇西开展生态调查